胡伟明

专注于压力容器设计!

压力容器的维护保养

完好标准1、运行正常、效果良好(1)容器的各项操作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能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2)操作过程中运转平稳,易于控制各项参数;(3)密封性能良好,无泄漏;(4)换热器无严重结垢,法兰连接处密封良好;(5)带搅拌的容器,搅拌装置运转正常;(6)带夹套的容器,加热或冷却内部介质的功能良好。2、装置完整、质量良好(1)零部件、安全装置、附属装置、仪器仪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2)容器本体整洁,油漆、保温层完整,五严重锈蚀和机械损伤;(3)有衬里的容器,衬里完好,五渗漏及鼓包;(4)阀门及各类

压力容器安装流程

人员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起重工、焊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所有参加压力容器安装的施工人员应熟知本程序及相关的图纸、规范。先决条件1.技术资料施工图纸齐全,施工主管技术人员已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图纸交底;施工人员已熟悉施工图纸内容。施工人员已熟悉施工程序内容。施工记录表格已具备。在施工前进行书面告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后即可施工。2.工作环境必备条件土建基础达到要求,并经验收处理合格,办理过基础交接手续,基础附近的地下工程已完成,场地平整硬化。施工运输临时道路已整修,保证运输畅通。施工用

压力容器档案内容与安全管理

档案内容建立压力容器的技术档案为了全面掌握设备的情况,摸清使用规律,防止因盲目使用而发生事故,所以,每台压力容器都必须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档案应包括容器的原始技术资料和使有记录、检验修理记录。1.压力容器的原始技术资料容器的原始技术资料包括容器的设计资料和制造资料。容器的设计资料应有容器设计总图和受压部件图。中高压或低温容器的受压元件应有强度计算书。按应力分析设计的容器还应有局部应力计算资料等。容器的制造资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技术特性说明书和质量证明书。质量证明书中应包括主要零件化学成分与机械性能

压力容器运行状况的检查内容

压力容器运行状况的检查内容主要有:1.压力容器的产品铭牌、漆色、标志、标注的使用登记证编号是否符合有关规定;2.压力容器的本体、接口(阀门、管路)部位、焊接接头等有无裂纹、过热、变形、泄漏、机械接触损伤等;3.外表面有无腐蚀,有无异常结霜、结露等;4.隔热层有无破损、脱落、潮湿、跑冷;5.检漏孔、信号孔有无漏液、漏气,检漏孔是否通畅;6.压力容器与相邻管道或者构件有无异常振动、响声或者相互摩擦;7.支承或者支座有无损坏,基础有无下沉、倾斜、开裂,紧固螺栓是否齐全、完好;8.排放(疏水、排污)装置

压力容器管理与操作人员主要职责

管理人员职责1. 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组织编制并且适时更新安全管理制度;2.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3.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4.组织压力容器验收、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和变更手续;5.组织开展压力容器定期安全捡查和年度检查工作;6.编制压力容器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督促安排落实定期检验和隐患治理;7.组织制定压力容器应急预案并且组织演练;8.按照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参加压力容器事故救援;9.按照规定报告压力容器事故,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10.协助质量技术监督

压力容器制造要求

焊接要求1.不宜采用十字焊缝。相邻的两筒节间的纵缝和封头拼接焊缝与相邻筒节的纵缝应错开。2.在压力容器上焊接的临时吊耳和拉盘的垫板等,应采用与压力容器壳体相同或在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方面相似的材料,并用相适应的焊材及焊接工艺进行焊接。临时吊耳和拉盘的垫板割除后留下的焊疤必须打磨平滑,并应按图样规定进行渗透检测或磁粉检测,确保表面无裂纹等缺陷。打磨后的厚度不应小于该部位的设计厚度。3.不允许强力组装。4.受压元件之间或受压元件与非受压元件组装时的定位焊,若保留成为焊缝金属的一部分,则应按受压元件的焊

压力容器使用注意事项

压力容器的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1.确保压力容器上的所有组件使用前已经正确而可靠地安装好;2.确保压力容器按生产商推荐的跨距(S)水平支撑和可靠固定;3.确保压力容器的固定和配管连接有柔性可缓冲余地,以适应压力容器在压力的作用下径向和轴向增大的影响;4.确保系统装置为压力容器提供过压(大于105%的设计压力)保护装置;5.确保定期检查端板、配管接口,对已经腐蚀或损坏的部件及时更换;6.确保所有橡胶密封件和压力容器内表面在使用前已经适当地涂覆润滑剂;7.不准在有压力的状态下试图拆卸压力容器上的任何部

压力容器常见检验方法与修理

检验方法1、直观检查和量具检查2、无损探伤:在不损害工件的条件下,探查工件内部的缺陷。3、耐压试验:即液压试验和气压试验。4、力学性能试验。5、化学分析、金相检验。化学分析的目的:鉴定材质是否符合标准,及运行一段时间后是否发生变化。金相检验的目的:材质的组织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6、应力应变测试:应力分析常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应力分析法。目的是进行强度校核或做应力分布曲线图。实验方法可测出容器受载后表面或内部各点的真实应力状态:有电阻应变测量法、光弹性法、应变脆性涂层法、密栅云纹法。目前广泛应用的是

压力容器材料常见问题与对策

常见问题(1)目前由于材料市场比较混乱、利益驱动和对材料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部分经销商和厂商弄虚作假,私自更改材料质量证明书内容后再复印提供给客户。(2)有些压力容器制造厂材料控制人员缺乏责任心,原则性不强,为了经济利益,出现材料质量证明书在多台产品中,甚至不同材质之间混用等问题。(3)材料入厂后,标记验收和标识不及时。材料堆放不严格,碳钢与不锈钢、结构钢与容器用钢混堆在一起,极易在领料、下料过程中出现差错。对策1.供货商大型钢厂应经国家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由国家对钢厂强制质量认证并严格监

压力容器技术要求汇总(三)

 盛装极度、高度危害(第一组)介质的压力容器强制性要求如下:1.受压元件不得采用Q235系列钢板。2.焊后热处理后进行任何焊接返修,应对返修部位重新热处理。 3.钢板冷成形受压元件,若变形率超过 p330 表 4 的范围,应于成形后进行恢复材料性能热处理。4.需进行焊后热处理。 5.有 A 类(不包括球封与圆筒连接的 A 类接头)纵向焊接接头时,应逐台制备产品焊接试件。6.其 A、 B 类焊接接头应进行 100%无损检测(RT/UT/TOFD)。7.极度、高度危害介

压力容器设计准则简介

弹性失效设计准则这是为防止容器总体部位发生屈服变形,将总体部位的最大设计应力限制在材料的屈服点以下,保证容器的总体部位始终处于弹性状态而不会发生弹性失效。这是最传统的设计方法,也是现今容器设计首先应遵循的准则。 塑性失效设计准则  容器某处(如厚壁筒的内壁)弹性失效后并不意味着容器失去承载能力。将容器总体部位进入整体屈服时的状态或局部区域沿整个壁厚进入全屈服状态称为塑性失效状态,若材料符合理想塑性假设,载荷不需继续增加,变形会无限制发展下去,称此载荷为极限载荷。将极

压力容器技术要求汇总(二)

 盛装极度、高度危害(第一组)介质的压力容器强制性要求如下:1.液位计有防止泄露的保护装置。 2.为最大限度减少介质通过安全阀向外泄漏,可将安全阀与爆破片串联使用。 3.不得单独采用爆破片安全装置,但可以和安全阀串联。4.不得采用验证性爆破试验确定容器的设计压力。5.不得采用对比经验设计方法。 6.壳体用钢板厚度≥12mm 时,应逐张进行超声检测,Ⅱ级合格。7.不得采用 GB/T 8163 的 10、 20 和 Q345D 钢管。 8.不得采用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文章归档
友情链接
标签列表
  •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聚合

Powered By Z-BlogPHP 1.5.2 Zero

Copyright www.huweiming.com.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8019662号-1